知乎开辟新航道我想知道知乎现在是怎么了?

liukang20244周前吃瓜知乎24

  轻轻一刷,从《苏联为什么会输掉冷战》到《 U 盘原来是中国公司发明的》,答案往往有趣,有料,看完特别涨知识,有时候还能给自己找到文章选题。

  抖机灵本身没有问题,高水平的抖机灵往往很有趣、很精炼,但无论再精妙,它都跟知识这个词没啥关系。每次抱着对知识的好奇点进来,收获却是个段子时,往往令人失望。

  像“遇到了什么奇葩顾客”、“打工人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情人节”这种问题,它咋就能登上知识社区的热榜呢?

  这样的事儿发生得多了,让人不由感觉,现在的知乎跟以前那个有趣、有料的严肃知识平台的形象已相去甚远。

  对于这个现在结果,也许知乎也不愿意看到,但对于任何社区来说,保持专业性内容、用户体验和商业化齐头并进,都太难了。

  2016 年,知乎上线了原生广告系统、知乎问答( 原值乎)、知乎 Live 、文章赞赏以及知乎书店(电子书相关)。

  这些变现方式在我看来挺不错,一来相对独立,对问答本身的影响较小;二来变现的基石是专业度,你得在社区中表现出足够的专业度,才会有人来问你,听你 live,这种模式下,会激励大 V 们不断产出专业内容。

  中国美院的书法硕士相墉是知乎书法区的大 V , 2014 年开始在知乎上分享自己对于书法的专业见解,由于回答专业且有趣,收获了 15 万粉丝。

  然而,他回忆了一下,其实像 live 、电子书、知乎问答以及文章打赏,他都尝试过。印象中,除了 live 小赚了几千以外,其他就是零零散散赚个小几百。

  文章赞赏方面,一篇 34.7 万阅读、点赞人数过万的回答,目前赞赏人数为 34 人,单个金额往往不超过 10块。

  “前几年还有因为知乎了解到我们的学生,但近几年很少,可能就 5% ,近 95%的学生都靠公众号的传播和学员间口碑传播”。

  因为能不能接到商单非常看所属类目,以及所属 MCN 机构,雪豹财经社曾经报道有知乎大 V 8 年只赚了 800 块,都是通过自己路子接的商单,共计 4 篇,每篇 200。

  高单价 KOL 商单在知乎上也不太好卖,广州威猫是 2019 年最早一批测试阶段的知乎官方 MCN 代理商,他们执行董事曹明修告诉差评君:“ 知乎上单价 35.8 万一篇的 KOL 商单,我们只卖出过一篇,同价位小红书上,我们去年就卖掉 6 篇 ” 。

  KOL 比较难靠内容赚到钱,那么直接导致做抽成的知乎平台也连年亏损。2019年,知乎营收 6.71 亿元,亏损金额高达 10 亿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知乎陆续开启新的商业化尝试,包括但不限于:好物推荐(卖货),在线教育(卖课)以及盐选会员(卖小说)。

  好物推荐,指得是创作者在回答、文章中插入商品卡片;当用户通过商品卡片进行购买,创作者就能获得佣金收益。

  知乎数码小 V 吴同学告诉差评君,这三年他通过知乎共计赚了70万左右,商单就是小头,好物推荐才是收入重头,占比约 85%到 90%。

  他最火的一篇文章,阅读量300万,GMV接近1500万,商品佣金各有不同,他所带货的商品佣金平均下来是 2%(保守估计),仅通过这一篇带货文章他获得了约 30万收入。

  实际上,吴同学写了两篇爆款,这两篇带来的佣金占了带货营收的七成左右,但他这三年共计写了 600多篇文章。

  她 15 年开始玩知乎,写过两个高赞回答,但直到去年,她 16 年的一个千赞回答被官方翻出来,这才看到了一些赚钱的曙光。

  她告诉差评君,知乎给出的报酬并不算丰厚,一篇回答 200块,每成交一单给 15 元。在一年时间里,杜成交了 4 单,共计赚了 260。

  她也观察过每个月的结算表,粗略估计 95%的人带课都只能赚几十到一百出头,大约 5 个人左右能赚个小几千。

  盐选专栏是服务于付费会员的精选内容,创作者开设专栏,创作付费内容后,就能够根据内容的有效阅读数获得收入,收入跟知乎五五分成。

  一位在知乎担任过盐选制作人的朋友告诉差评君, 2019 年知乎上一个问题「 为什么后宫中嫔妃们一定要争宠?」火了,后被誉为「 知乎三绝 」之一的《 宫墙柳 》就是该问题下的高热回答,在知乎站内流量也特高。

  曾经制作「 知乎一小时 」的编辑团队开始关注虚构内容,深挖站内故事性内容,并将其纳入盐选专栏的方式变现,结果销量还挺不错,这就开始专门做。

  不同时间段站内流行、主推类型不一样,最开始是古代言情跟脑洞故事,后来现代言情慢慢火起来了,后来有段时间甚至流行过狗血文和绿帽文。

  盐选专栏最长盛不衰的三大类是:言情类、情感类(家庭情感等)以及脑洞类的故事,女性用户一直是付费短篇阅读的主力,这三类符合市场需求,也与近年来知乎社区下沉的内容趋势暗合。

  他告诉差评君,一直以来,无论是知乎用户,又或者是网文作者和知乎内部都对这样的内容调性有不同看法,但业务盈利很好,盐选专栏便一路推进了下去。

  像我接触到的高中生小许,去年 8 月才开始在知乎上写稿,主写言情,偶尔写悬疑,现在已经被「盐选专栏」收录了 4 篇。

  尽管想要写好能被盐选收录的文章也很不容易,但是相对来说,这个对创作者激励还不错,小许自己数据比较好的两篇,一篇点赞专栏六百多,共计进账一万出头,一篇是去年 12 月写的,这两个月已经赚了一万二。

  数据显示,2021 年知乎付费会员业务收入达 6.69 亿元,同比增长 109%,第四季度月均付费用户达到 610万,同比增长 102%,同年,超过 30位盐选创作者收入突破百万。2022年7月,盐选会员破了1000万▼

 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,知乎通过带货、卖课以及盐选专栏的方式大规模变现,而这些方式直接影响问答,就造成了用户体验的降低。

  另一方面,能稳定生产内容的大佬们,尤其是小众类目的,发现内容写得再好,粉丝再多,自己的账号也没价值,很难通过常规方式变现,他们会坚持用爱发电?还是考虑别的出路?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。

  除了难以商业化以外,相墉还提到一个点:“小众垂类没有那么多问题可以回答,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已经都答完了,其他更多是同样的问题,换了一个提法 ”。

  原先,制作人负责作者与内容,注重质量把控,运营负责分发推广,比如「问答融合」,就是把故事当做回答发布在相匹配的问题下,更关注会员转化的数量与效率。

  他自己也有个感受:“在知乎,我工作越卖力,就越有种割裂感,老板鼓励我们去做优质内容,用好内容赚钱;但其实部门内部表扬、展示地永远都是卖得好的作品”。

  割裂和矛盾似乎横穿到了 2023 年。一面是 2022 年知乎 CEO 周源发公开信,称“专业讨论”是知乎必然长期坚持的定位;

  回过头仔细想想,已经成立 12 年的知乎已经拥有超 4 亿用户,仍然是你我想要获取严肃知识的第一阵地,每当遇到重大实时热点,你我仍然会选择去刷刷知乎。

相关文章

职业教育品牌知乎知学堂正式独立运营 如何从夹缝中实现突围-知乎开辟新航道

  1月11日,知乎宣布职业教育品牌“知乎知学堂”正式独立运营,并发布了以数字化和产教融合为核心的两大战略。消息发布后,知乎港股和美股股价均出现了上涨。   2023年第...

规模稳增利润减亏 多引擎驱动的知乎(02390ZHUS)挺进商业化深水区?知乎开辟新航道

  随着知乎一次又一次在收窄亏损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,公司或许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盈利的正反馈循环。   但今年来随着知乎一次又一次在收窄亏损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...

专访 知乎创始人周源:答主本身就是知乎,开辟新航道

  2022年4月,知乎(HK02390,股价21.20港元,市值67.8亿港元)回到港交所上市。8月,知乎创始人、CEO周源在站内信中确定执行“生态第一”的战略,“7月社区月均付费会员数...